找到相关内容338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顗“四意消文”的解经方法论

    看法。笔者之前已着有一文,及一文,针对《法华玄义》的本质提出反省,简言之即《法华玄义》应视为一以五重玄义的方法以「妙法莲华经」五字为纲目,对《妙法莲华经》加以解题,以此发展出以天台教观思想为基调之佛学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1339.html
  • 由《齐物论》论儒佛会通的基本态度

    一切相对之标准,此所谓环中,而此一切基础无他,不过是自身智慧之自觉反省所产生之明觉而已,此所谓「莫若以明」也。「圣人不由,而照之于天」,固然能令众多之是非彼此的标准各安其位而同获肯定与安立,然而,吾人...

    高柏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871353.html
  • 茶艺·茶道·茶文化

    。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(1522-1592年)。他明确提出 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,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,彼此思想沟通,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771588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舍弃此身吗?经上说身是苦之根本,但是并无教人厌弃此身体。汝今生的痛苦,是因为你过去生中曾为国王,但是喜欢陷害百姓于苦恼中,所以招此报应,现在你应该明白宿世罪愆,多多反省,至诚忏悔。忍受痛苦,并且更要勤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East-West Synthesis in Kitarō Nishida

    Intuition and Reflection in Self-consciousness" (自覺に於ける直觀と反省 Jikaku ni okeru Cbokkan to Hansei) (Tokyo:...

    Matao Noda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095372138.html
  • 见达法师: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   最后,在反省当今宗教多元文化的现象之时,吴汝钧总结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不是归于“绝对有”,便是归于“绝对无”两种。这两者虽然都是终极原理,但都有其流弊,绝对有可能流于常住论,绝对无可...

    见达 ( 台湾中台禅寺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973197.html
  • 昭慧法师: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辅导信众的需 求,还是响应世间的需求,置身当代科技文明之中的佛教,都无法回避对科技内容的得宜运 用与适切反省。   生命科技之发展,方兴未艾;而且挟“知识经济”的威力而所向披靡。基督...

    昭 慧 (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73287.html
  •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

    的模样,希望用切、割、毒、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,然而,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?世上绝对没有这种「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」。以感冒为例,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,通常患者都会表示,自己在感冒之前,...

    刘逢军

    |养生|防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20235073469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事实上,主流学界中背离现实经验之讨论,亦有学者多所反省;如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共作的“在肉体中的哲学”(Philosophy in the Flesh),即对整体的...的根本教理,作为佛教的共理共义,及作为共同认知之基础,来思考佛教的心意识理论,仍有其必要。如此,代表佛教思想基础的《阿含经》及《尼柯耶》,其重要性乃必须被强调;在这些思想的基点上,作思考与反省,进而与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整体。它要求每个人学会自律和反省,没有任何强制性,完全基于对生命本身的尊重。佛教一贯反对暴力、战争,其根源就在于它深刻的人生观和宇宙观。 4、行报恩而恒顺众生 大乘佛法教导佛弟子应践行菩萨道、报答四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